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作者:日期:2024-04-09阅读:


一、研究所简介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于2008年编办批复挂牌,现有人员3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助理研究员1名,研究实习员2名,在读博士、硕士20余人。入驻多个PI团队,是一个年轻进取、富有活力的科研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骨代谢性疾病、创面无瘢痕愈合、肿瘤病因学研究、新发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研究与临床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药配伍关系研究,纳米生物材料等方面。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等多个高校团队开展科研合作。研究所先后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青年人才,江苏“333”第三层次培养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无锡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首届“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无锡市“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后备拔尖人才,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承担4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前后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rthritis Rheum》、《EBioMedicine》、《Cell Death And Disease》、《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Bone》、《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Cancer Letters》、《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等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18篇,其中SCI论文94篇。多人担任省市级学术学会副主委、常委、委员,并担任多个中英文杂志编委。


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简介

(1)主任:袁凤来教授

医学博士,研究员/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无锡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无锡市实验动物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无锡市医学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委,江苏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病症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社区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分会骨伤科分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担任中国骨质疏松杂志、ERHMedicine、J Cell Mol Med、EBioMedicine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其他省市级课题多项,在相关研究成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rthritis Rheum、EBioMedicine、J Bone Miner Res、Bone、Osteoporos Int、Cell Death and Disease等权威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被引用1300余次。编写专著2部,授权专利5项。前后获2021年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7年江苏省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7年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无锡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无锡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研究方向:原发性骨质疏松基础研究与骨生物材料应用研;创伤愈合基础研究与创面修复生物材料应用研究。

(2)副主任:王北副教授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无锡市“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后备拔尖人才,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江苏省肿瘤标志物/病因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会员。前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获得市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Cancer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专利1项,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

研究方向:肿瘤病因学研究。

(3)陈艳琰副教授

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甘草为核心,开展了甘草-芫花、甘草-大黄、甘草-芍药配伍“相反”或“相使相须”的物质基础、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为甘草配伍宜忌关系的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的探索,为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1项,陕西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入选2015年江苏省双创博士,2020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2021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分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Pharm Anal、Phytomedicine和J Ethnopharmacol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 16篇,参编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参与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研究方向:中药配伍关系及中药抗肿瘤研究。

(4)王克伟副教授

博士、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后备人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网上通讯评议专家。担任江苏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协会青年委员等。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3项,参与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以主要完成人获江苏省预防医学会二等奖1项、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同)发表论文15篇(SCI 12篇,CSCD 3篇)。

研究方向:新发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研究与临床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5)张晨阳助理研究员

博士、中医师,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站博士后。“龙砂医派”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腹泻、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疾病。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的微生态相关理论探索和中医证候微生态机制的实验研究方向发表中英文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6篇),参编著作1部。参与中医药靶向肠道菌群研发“药食同源”经典方药的转化研究项目获2023年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研究方向:中医经典方剂的微生态机制研究和转化应用。


三、特色平台设备

研究所现设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流式细胞实验室、细胞培养室、低温样本库、细胞冻存库等。

研究所配备了OLYMPUS高倍荧光显微镜、Thermofisher酶标仪、Thermofisher分光光度计、BD流式细胞仪、ABI RT-qPCR仪、Eppendorf梯度PCR仪、Eppendorf高速冷冻离心机、Tanon Western-blot整套设备及成像系统、Thermofisher细胞培养整套设备、超声波提取器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