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工作动态
检查员风采|赵懿清:落笔千斤重,用心做好新药“把关人”
作者:日期:2023-06-11阅读:

“每一次检查,关联万千患者。每一个字的落笔,都是慎之又慎。深感责任之重,深知使命在肩。”

——赵懿清,国家GCP检查组长、主任药师、江南大学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负责人,无锡市卫健委药学质控组组长。三十多年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在临床药学、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PI主持完成临床试验近70项,发表相关医院药学和新药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守初心:一个药影响万千家庭

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对此,赵懿清有直接感受。作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的检查员,她每年至少完成3~6次核查任务。尽管对审核、查验流程已是驾轻就熟,但赵懿清每次依然严阵以待,“一个药品、一个项目,关联到很多患者,也影响着很多个家庭,必须十分认真、十分用心。”

“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赵懿清从事药学工作三十多年,在临床药学、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亲身经历着药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也明白新药研发的艰辛。“现场核查是新药上市前的重要一关,我深知新药对患者的重要性。”她始终不忘初衷:做好药品安全的守门者、把关人。

“现场检查时间短、任务重,但只要抽到我去,我肯定参加!” 赵懿清作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负责人、PI,本身担任着繁重的GCP机构管理工作及BE/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工作,但是她总是尽可能安排好自身工作,参加检查工作。

铸匠心:每个字落笔慎之又慎

责任心背后是技术的支撑、细节的考究。现场检查是多种能力与知识的“应用场景”:能力方面,需严谨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知识储备方面,需扎实的药学、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由此,才能够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和研究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各种“应用场景”经历多了,赵懿清也逐步形成了适用的“打法”,其中有几个关键“技术点”。

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组长,每次拿到检查资料后,她会集中精力“吃透”被核查药物的情况,对核查方案、试验方案、临床研究报告等方面进行梳理,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做出核查计划。

其二:深入沟通找问题。沟通是多向的,作为组长,要与各地抽调来的组员交流,整合组员的专业优势,提高协作效率。作为检查方,专业知识必须过硬,讲话才有力度,被检查单位才会信服,才会愿意深入沟通,解决问题。

其三:现场逐个抠细节。“去检查要细致入微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赵懿清对自我的工作要求是抓细节,在现场检查中把可能需要关注的细节一条条列出来、一条条核对,不放过试验过程中违法违规的蛛丝马迹。

“每个字都是慎之又慎,”她说,写核查结论、整改建议时觉得落笔千斤重,结论对万千患者、对新药研发者都很重要,所以会用尽可能的细致工作来“把好关”。

秉仁心:一把尺衡量铁面无私

药品安全这一关,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赵懿清坦言,自己是有压力的,不仅想做对,更想做好。从做对到做好,就是如何走心的范畴。

走心,就要不停学习。“专业知识必须得与时俱进,”赵懿清每天都要做的功课,就是上网学习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规范、指导原则。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促进药物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检查,得靠平时的积累,没什么捷径,惟有学习。”

走心,就要心无旁骛。“进入现场检查后,想的很纯粹。”她回想参加国家药监局组织的一次次检查,走进的每一家被查单位,但凡到了现场就只剩一件事:发现问题,用专业眼光去审视所有环节、全部细节。“无论检查对象是谁,研究团队的咖位如何,都是同一把严格的尺。”

“秉持着如履薄冰的心态,不敢放过任何细节、不惧提出任何问题。”赵懿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让更多药品安全地惠及众多患者。

原文链接:http://www.jscdi.org.cn/jcyfc/202305/t20230516_1414571.html